《书法欣赏》
《书法欣赏》
出版时间:2010-6
出版社:广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闭理书 等编著
页数:145
《书法欣赏》前言[E]
书法——技能艺术文化
书法,从广义上理解就是汉字书写的方法。
关于书法的实用性,大家不难理解。汉字的出现不是为了书法表现而准备,也不是为艺术而存在。唐朝以前所流传下来的很多名家作品,虽然因风格各异,审美品位的不同而赢得各种赞誉,但都没能改变其为“用”而作的先天注定,包括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原是王羲之的一篇文稿,都是为用而写的。这种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兼容性正是书法艺术所独有的。随着科技进步,电脑技术的普及,广大青少年疏远了手写汉字。但是,有了汉字就会有汉字的书写方法,只要汉字存在,那么,书法就有其存在的基础和理由。
书法,狭义上的理解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主要表现工具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
书法成为艺术,除有其内在的因素(比如汉字的象形性和书写工具的特殊性等)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变化使然。
众所周知,书写汉字从实用性到艺术化,无不屈从于社会变革。从汉、魏、晋,到隋、唐,这几个在书法史上曾经成熟辉煌的朝代,其中的关键因素无不是伴随着一种新书体的确立和完善过程所取得的。而之后,特别是唐代楷书的高度成熟和完备,其所筑起的坎使后人难以逾越,字体的定型使书法赖以生存的汉字不再衍生新的书体,这是书法实用性向艺术性转换过程的第一道坎。到了宋代,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直接或间接地催生了宋代行、草书的发展,加快了书法脱离实用而作为艺术追求和用以欣赏、抒发个人情感的进程。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随即废除了此前的科举取仕制度,使与之有直接关系的书法丧失了作为进仕敲门砖的作用,也正是这一历史阶段,现代的硬笔书写逐步取代毛笔书写,书法中的“法”已变为可有可无,使之失去了汉字书写实用功能的支持和社会大众基础。无独有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的教育制度下,在学术分科中把书法与绘画、音乐、舞蹈同归为艺术学科,使书法艺术专业化得到更彻底的确认。这样的定位和定性,应该说有积极的一面,但从负面来看,这种划分从理论上又一次把书法与实用功能剥离开,不得不认为,对于书法基础而言无疑是一次伤筋动骨的冲击。
《书法欣赏》内容概要[E]
本课程将从书法的概念、成因、起源、演变等几个方面对书法艺术知识作具体分析和梳理,重点介绍书法作品的形式、碑帖知识和传统书法品评的相关理论。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对书法艺术有一个更全面和正确的认识,并懂得欣赏书法的一般原理。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书法欣赏》书籍目录[E]
第一课 关于书法艺术的现代阐释
第一讲 书法艺术概述
第二讲 碑、帖知识
第三讲 书法作品的幅式、题款
第四讲 书法美学品评与现代诠释第二课 历代书法艺术名作欣赏
第一讲 发展期的书法艺术及审美特点
第二讲 成熟期的书法艺术及审美特点
第三讲 繁荣期的书法艺术及审美特点第三课 书法技法要举
第一讲 文房四宝及其他
第二讲 书写姿势和手法
第三讲 五种书体的笔法与结体第四课 书法知识延伸:历代篆刻艺术名作欣赏
第一讲 篆刻艺术概述
第二讲 篆刻流派及作品赏析
第三讲 刻印技法要举
《书法欣赏》章节摘录[E]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在书法作品中,盖上印章有三层意思,一是表示信义,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作者对自己书画作品负责;二是对正文起到衬托、画龙点睛的作用,书、印相映成趣,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三是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可以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增强构图的完整性。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不仅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按照刻法的不同,印章可分为阴文章和阳文章(专业上称白文章和朱文章)两类;从内容上划分,可分为名章和闲章。
名章:以作者的姓名(有时姓与名分刻在两方印章)为内容的印章,与作者相关的地名、别号章也属名章范畴。名章比较规矩、庄重,所以用正方形印章较多见。名章一般盖在落款的末尾或落款的左侧,表示作品创作过程全部完成,盖上印章相当于画上句号。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压角章和腰章等。与名章相比,闲章相对就随便一些,形状可长可短,可圆可方,或是不规则。闲章主要用于作品画面的补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