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出版时间:2008-7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作者:阿尔伯特·哈伯德
页数:167
《致加西亚的信》前言[E]
《致加西亚的信》这本小册子是在一天晚饭后写成的,仅仅用了一个小时。时值1899年2月22日——华盛顿的诞辰日——我们准备出版三月份《菲士利人》的日子。我心潮澎湃,在劳神费力的一天结束后写下了这本小册子。当时我正努力地教育那些行为不良的市民提高觉悟,重新振作起来,不再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尽管来自于一个喝茶时小小的辩论,但却给我一个直接的暗示。当时我的儿子认为罗文是古巴战争中真正的英雄,他只身一人出发,完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把信送给了加西亚。他就像火花一样在我脑中一闪!是的,孩子是对的,英雄就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之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从桌子旁跳了起来,奋笔疾书写下了这本《致加西亚的信》。我毫不犹豫就把这篇没有标题的文章登在了当月的杂志上面。第一版很快告罄。不久,请求加印三月份《菲士利人》的定单像雪片般飞来。一打、50份、100份……当美国新闻公司订购1000份时,我问一个助手究竟是哪一篇文章引起了如此般的轰动,他说:“是有关加西亚的那些材料。”第二天,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竟然也发来了一份电报:“订购10万份以小册子形式印刷的关于罗文的文章……请报价……封底有帝国快递广告……用船装运……需要多长时间?”我给了他报价,并且确定我们能够在两年时间内提供那些小册子——当时的印刷设备十分简陋,10万册书听起来是一项十分可怕的任务。我答应丹尼尔先生按照他的方式来重印那篇文章,最后的结果是,他居然销售和发送近50万本这样的小册子,其中的两三成都是由丹尼尔先生直接发送的。除此之外,这篇文章在两百多家杂志和报纸上转载刊登,现在已被翻译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字在全世界流传。正当丹尼尔先生发送《致加西亚的信》之时,俄罗斯铁道大臣西拉克夫亲王恰巧也在纽约。他受纽约政府之邀来访,丹尼尔先生亲自陪同其参观纽约。于是,亲王看到了这册小书并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也许在于丹尼尔先生是以大写字母的形式出版的。亲王回国后,让人把此书译成了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人手一册。其他国家也纷纷翻译引进,从俄罗斯流向德国、法国、西班牙、土耳其、印度和中国。日俄战争期间,每一位上前线的俄罗斯士兵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日本人在俄罗斯士兵的遗物中发现了这些小册子,他们断定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这篇文章又有了日文版。日本天皇下了一道命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迄今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4千万册。可以说在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在所有的文学生涯中,没有人可以获得如此成就,也没有一本书的销量可以达到这个数字!整个历史是由一系列偶然的事情所构成。
《致加西亚的信》内容概要[E]
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儿子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一本《菲士利人》的杂志上。
杂志很快就告罄,纽约中心铁路局的乔治·丹尼尔一次要求订购10万册以书籍方式印刷的《致加西亚的信》,在车站发放。俄罗斯铁道部长西拉克夫亲王也让人把此书译成了俄文,发给俄罗斯铁路工人和士兵人手一册。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人在每个俄罗斯士兵的尸体上都发现了这本小册子,他们断定这肯定是一件十分有价值的东西,于是,就有了日文版。日本天皇下令,每一位日本政府官员、士兵乃至平民都要人手一册《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作者简介[E]
阿尔伯特·哈伯德(1856-1915),美国著名出版家和作家。1899年阿尔伯特·哈伯德创作了《致加西亚的信》,在《菲士利人》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强烈轰动,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全球销量超过8亿册,成为有史以来世界上最畅销的读物之一,列入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第六名。全世界无数的政府、企业、军队和学校,都将《致加西亚的信》作为公务员、职员、士兵和大学生的培训读本,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
阿尔伯特·哈伯德的其他著作有《自动自发》、《你属于哪类人》等。
《致加西亚的信》书籍目录[E]
序: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献辞企业信条作者简介原出版者手记1913年作者序言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 如何把信送给加西亚 安德鲁·罗文介绍 一本可怕的书阿尔伯特·哈伯德职场箴言 勤奋 敬业 尽职 忠诚 正直 进取 自信 宽容 感恩后记:一篇文章和一部畅销书
《致加西亚的信》章节摘录[E]
在所有与古巴有关的事情中,有一个人常常令我无法忘怀。美西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必须马上与西班牙反抗军首领加西亚将军取得联系。加西亚将军隐藏在古巴辽阔的崇山峻岭中——没有人知道确切的地点,因而无法送信给他。但是,美国总统必须尽快地与他建立合作关系。怎么办呢?有人对总统推荐说:“有一个名叫罗文的人,如果有人能找到加西亚将军,那个人一定就是他。”于是,他们将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信——写给加西亚的信。关于那个名叫罗文的人,如何拿了信,将它装进一个油纸袋里,打封,吊在胸口藏好,如何在3个星期之后,徒步穿越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将信交到加西亚手上——这些细节都不是我想说明的,我要强调的重点是:美国总统将一封写给加西亚的信交给了罗文,罗文接过信后,并没有问:“他在哪里?”像罗文这样的人,我们应该为他塑造一座不朽的雕像,放在每一所大学里。年轻人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聆听他人的种种教诲,而是更需要一种敬业精神,对上级的托付,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把信送给加西亚”。加西亚将军已不在人世,但现在还有其他的“加西亚”。没有人能经营好这样的企业——虽然需要众多人手,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其中大部分人碌碌无为,他们要么没有能力,要么根本不用心。懒懒散散、漠不关心、马马虎虎的工作态度,对于许多人来说似乎已经变成常态。除非苦口婆心、威逼利诱地强迫他们做事,或者,请上帝创造奇迹,派一名天使相助,否则,这些人什么也做不了。不信的话我们来做个试验:此刻你正坐在办公室里——有6名职员在等待安排任务。你将其中一位叫过来,吩咐他说:“请帮我查一查百科全书,把克里吉奥的生平做成一篇摘要。”他会静静回答:“好的,先生。”然后立即去执行吗?我敢说他绝对不会,他会用满脸狐疑的神色盯着你,提出一个或数个问题:他是谁呀?他去世了吗?哪套百科全书?百科全书放在哪儿?这是我的工作吗?为什么不叫乔治去做呢?急不急?你为什么要查他?我敢以十比一的赌注跟你打赌,在你回答了他所提出的问题,解释了如何去查那些资料,以及为什么要查的理由之后,那个职员会走开,去吩咐另外一个职员帮助他查某某的资料,然后回来告诉你,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当然,我也许会输掉赌注,但是根据平均率法则,我相信自己不会输。真的,如果你很聪明,就不应该对你的“助理”解释,克里吉奥编在什么类,而不是什么类,你会面带笑容地说:“算啦。”然后自己去查。这种被动的行为,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意志的脆弱,这种姑息的作风,有可能将这个社会带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危险境界。如果人们都不能为了自己而自动自发,你又怎么能期待他们为别人服务呢?乍看起来,任何一家公司都有可以分担工作的人选,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你登广告征求一名速记员,应征者中,十有八九不会拼也不会写,他们甚至认为这些都无所谓。这种人能把信带给加西亚吗?“你看那个职员。”一家大公司的总经理对我说。“看到了,怎么样?”“他是个不错的会计,但是,如果我派他到城里去办个小差事,他也许能够完成任务,但也可能中途走进一家酒吧。而到了闹市区,他甚至可能完全忘记自己来干什么的。”这种人你能派他送信给加西亚吗?最近,我们经常听到许多人对那些“收入微薄而毫无出头之日”以及“但求温饱却无家可归”的人表示同情,同时将那些雇主骂得体无完肤。但是,从没有人提到,有些老板如何一直到白发苍苍,都无法使那些不求上进的懒虫勤奋起来;也没有人谈及,有些雇主如何持久而耐心地希望感动那些当他一转身就投机取巧、敷衍了事的员工,使他们能振作起来。在每家商店和工厂,都有一些常规性的调整过程。公司负责人经常送走那些无法对公司有所贡献的员工,同时也吸纳新的成员。无论业务如何繁忙,这种整顿一直在进行着。只有当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不多的时候,这种整顿才会有明显的效果——那些无法胜任工作、缺乏才干的人,都被摈弃在工厂的大门之外,只有那些最能干的人,才会被留下来。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会留住那些最优秀的职员——那些能“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我认识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但是却缺乏自己独立创业的能力,对他人来说也没有丝毫价值,因为他总是偏执地怀疑自己的老板在压榨他,或者有压榨他的意图。他既没有能力指挥他人,也没有勇气接受他人的指挥。如果你让他“送封信给加西亚”,他的回答极有可能是:“你自己去吧。”我知道,与那些四肢残缺的人相比,这种思想不健全的人是不值得同情的。相反,我们应该对那些用毕生精力去经营一家大企业的人表示同情和敬意:他们不会因为下班的铃声而放下工作。他们因为努力去使那些漫不经心、拖拖拉拉、被动偷懒、不知感恩的员工有一份工作而日增白发。许多员工不愿意想一想,如果没有老板们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他们将挨饿和无家可归。我是否说得太严重了?不过,即使整个世界变成一座贫民窟,我也要为成功者说几句公道话——他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导引众人的力量,终于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从成功中又得到了什么呢?一片空虚,除了食物和衣服以外,一无所有。我曾为了一日三餐而为他人工作,也曾当过老板,我深知两方面的种种酸甜苦辣。贫穷是不好的,贫苦是不值得赞美的,衣衫褴缕更不值得骄傲;但并非所有的老板都是贪婪者、专横者,就像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善良者一样。我钦佩那些无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努力工作的人,我敬佩那些能够把信交给加西亚的人。他们静静地把信拿去,不会提任何愚笨的问题,更不会随手把信丢进水沟里,而是全力以赴地将信送到。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必为了要求加薪而罢工。文明,就是孜孜不倦地寻找这种人才的一段长久过程。这种人无论有什么样的愿望都能够实现。在每个城市、村庄、乡镇,以及每个办公室、商店、工厂,他们都会受到欢迎。世界上极需这种人才,这种能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人。谁将把信送给加西亚?
《致加西亚的信》后记[E]
一篇文章和一部畅销书杨文轩多年前的一天,我拜访朋友,坐在他办公桌前,瞥见压在工作台玻璃板下的一篇文章,仓促间浏览一遍。这是第一次与《致加西亚的信》相遇。后来读卡耐基《人性的优点》,在其中一个章节里,又遇到这篇文章。最初我只是将其当成一篇文章,直到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美国《哈德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选有史以来最畅销的10本图书,包括《圣经》、《毛泽东选集》、《吉尼斯大全》等中国读者家喻户晓的畅销书,其中第六名就是《致加西亚的信》(AMessagetoGarcia)这本书,才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原本以为这篇文章只是书的一部分,等我托朋友从美国将样书带回时,发现文章就是书的全部——三千多字,支票簿大小。我有些失望,也理解为什么如此著名的一本书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出版的原因。但是,我没有轻易放弃,书中所彰显的理念激发了我的热情和信心。此书出版时间为19世纪末,正值美国经济起飞的前夕。如马克斯·韦伯所认为的,资本主义的发现与新教伦理有关,新教伦理的核心精神就是忠诚、敬业和勤奋。然而早期从欧洲移民美国的新教徒的忠诚、敬业、勤奋精神正在消退,作者作为具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和传媒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担忧,于是,便有了在饭桌上写出此书的故事。100年以后的中国,也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物质刺激和利益驱动以后,人们的创业精神和诚信态度开始衰退,并且成为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一个高速经济增长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人心浮躁,已不知所向了。《致加西亚的信》一书所传达的理念应该有借鉴意义。从形式上来看,尽管国内有过一些关于诚信、敬业的书籍,但是大多为编撰而成,缺乏原创性和权威性。《致加西亚地信》一书经历了100年的历史考验,并且风靡西方和日本,有其独特的魅力。该书通过一个送信人的故事来阐述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浅显易懂,比长篇大论的道德说教更有力度。有了这些理念和认识,余下就是如何解决内容单薄的问题了。诚信和敬业是一个大题材,一篇文章是无法将其道理阐释清楚的,而且该书故事发生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对其背景并不十分了解,也无法深刻理解其寓意。因此,需要补充更多背景资料。补充的资料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送信的背景资料。即书中的主人翁罗文中尉事后的回忆,增加本书的真实可信度;二、该书的相关评论,包括作者序言、原出版者的序言、媒体以及名人的评论,加深读者对本书意义的理解。为了能与中国读者关联,我还特别为其写了一篇题为“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的序言,强调诚信和敬业在中国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一本畅销书的内容框架就这样搭构起来了。此书出版后在中国的影响在我意料之中,又出乎我意料之外。这与中国大的商业背景有关,也与个人对于职业精神理解有关。
《致加西亚的信》媒体关注与评论[E]
那些不需要人监督且具有坚毅和正直的人格的人正是能改变世界的人!——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谁动了我的奶酪》是管理这炒掉员工的最后通牒,《致加西亚的信》则是老板寄予厚望的象征。——威廉•亚德利(美国著名管理专家)这是一本十分有灵感的读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每个人。——《华盛顿邮报》书评一个关于某人独立做某事的奇妙的故事。它被翻译成世界上每一种语言,并且成为了成功的典范。——《纽约时报》书评
《致加西亚的信》编辑推荐[E]
100多年前的一个傍晚,出版家艾尔伯特·哈伯德与家人喝茶时受儿子的启发,创作了一篇名为《致加西亚的信》的文章,刊登在《菲士利人》的杂志上,杂志很快就告罄。到1915年作者逝世为止,《致加西亚的信》的印数高达40,000,000册。创造了一个作家的有生之年一本图书销售量的历史记录。其后的80余年,该书被翻译成所有的文字,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
《致加西亚的信》名人推荐[E]
一篇文章和一部畅销书杨文轩多年前的一天,我拜访朋友,坐在他办公桌前,瞥见压在工作台玻璃板下的一篇文章,仓促间浏览一遍。这是第一次与《致加西亚的信》相遇。后来读卡耐基《人性的优点》,在其中一个章节里,又遇到这篇文章。最初我只是将其当成一篇文章,直到有一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美国《哈德森年鉴》和《出版商周刊》评选有史以来最畅销的10本图书,包括《圣经》、《毛泽东选集》、《吉尼斯大全》等中国读者家喻户晓的畅销书,其中第六名就是《致加西亚的信》(Messge to Gracia)这本书,才引起了我的关注。我原本以为这篇文章只是书的一部分,等我托朋友从美国将样书带回时,发现文章就是书的全部——三千多字,支票簿大小。我有些失望,也理解为什么如此著名的一本书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出版的原因。但是,我没有轻易放弃,书中所彰显的理念激发了我的热情和信心。此书出版时间为19世纪末,正值美国经济起飞的前夕。如马克斯.韦伯所认为的,资本主义的发现与新教伦理有关,新教伦理的核心精神就是忠诚、敬业和勤奋。然而早期从欧洲移民美国的新教徒的忠诚、敬业、勤奋精神正在消退,作者作为具有责任心的企业家和传媒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担忧,于是,便有了在饭桌上写出此书的故事。100年以后的中国,也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物质刺激和利益驱动以后,人们的创业精神和诚信态度开始衰退,并且成为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一个高速经济增长时代,同时也是一个社会转型时期,人心浮躁,已不知所向了。《致加西亚的信》一书所传达的理念应该有借鉴意义。从形式上来看,尽管国内有过一些关于诚信、敬业的书籍,但是大多为编撰而成,缺乏原创性和权威性。《致加西亚地信》一书经历了100年的历史考验,并且风靡西方和日本,有其独特的魅力。该书通过一个送信人的故事来阐述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浅显易懂,比长篇大论的道德说教更有力度。有了这些理念和认识,余下就是如何解决内容单薄的问题了。诚信和敬业是一个大题材,一篇文章是无法将其道理阐释清楚的,而且该书故事发生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对其背景并不十分了解,也无法深刻理解其寓意。因此,需要补充更多背景资料。补充的资料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送信的背景资料,即书中的主人翁罗文中尉事后的回忆,增加本书的真实可信度;二、该书的相关评论,包括作者序言、原出版者的序言、媒体以及名人的评论,加深读者对本书意义的理解。为了能与中国读者关联,我还特别为其写了一篇题为“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的序言,强调诚信和敬业在中国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一本畅销书的内容框架就这样搭构起来了。此书出版后在中国的影响在我意料之中,又出乎我意料之外。这与中国大的商业背景有关,与个人对于职业精神理解有关。